close

IMG_5017.jpg

IMG_5007.jpg

IMG_5024.JPG

IMG_5003.jpg

IMG_5001.jpg

  此行專程拍攝黃風鈴木花,結果大失所望。為了彌補這大大的遺憾,在參訪完蒜頭糖廠之後,就近在糖廠前的路旁拍攝木棉花群。

 正確的說:就在故宮南院的故宮東路上的木棉花群,花開的燦爛,鮮艷大片的橘紅,映入眼簾,故宮東路又直又長,長排的木棉花海,一眼望不盡哪!

 歌曲“木棉道”是與木棉花相關的一首民歌,是由歌手馬兆駿當時為羅斯福路,人行道上的木棉花所譜的詞曲,歌詞第一句為「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來描述木棉花道開花的景象。

 木棉樹來比喻華人的傲骨,木棉花的生產季節為3、4月的春末夏初之際,南部喜歡種植木棉花為行道樹,每到了這個季節,一整路火紅的顏色,真叫人流連忘返呢!

 木棉(學名:Bombax ceiba),又名攀枝花、紅棉樹、加薄棉、英雄樹、吉貝、斑枝及瓊枝,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落葉大喬木,高計10至25公尺。樹幹基部密生瘤刺,以防止動物侵入。枝輪生,葉互生。木棉的樹幹雖然粗大,但木質太軟,所以用途不大。

 木棉的原產地印度、馬來群島和菲律賓群島。它隨著移民被廣泛種植於華南、香港、台灣、中印半島及南洋群島。每年2至4月份先開花,後長葉。花冠五瓣,倒卵形狀,兩面都有星狀毛,橙黃或橙紅色,通常在早春長出,比樹葉更早出現。花萼黑褐色,革質。木棉花亦可入藥,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乾,為涼茶五花茶的主要材料之一。

 花後結橢圓形碩果,約莫在5月時,果實會裂開,內裡的卵圓形種子連同由果皮內壁細胞延伸而成的白色棉絮會隨風四散。木棉種子含20%至25%油份,可榨油製成肥皂及機械油;而榨油後的棉餅可作為肥料或家畜飼料。

 由於華南不產棉花,所以歷年當地居民都會在棉絮飄時搜集棉絮,用以代替棉花來作棉襖的填充料或織成吉布。樹幹直立有明顯瘤刺;側枝輪生作水平方向開展;掌狀複葉,葉柄很長;花朵大型,橙黃或橙紅色;果實為蒴果,成熟後會自動裂開,裡頭充滿了棉絮,棉毛可做枕頭、棉被等填充材料。木棉外觀多變化:春天時,一樹橙紅;夏天綠葉成蔭;秋天枝葉蕭瑟;冬天禿枝寒樹,四季各展現不同的風情。 花橘紅色,3至4月開花,先開花後長葉,樹形具陽剛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bchang0725 的頭像
    bobchang0725

    嵐海一家

    bobchang07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