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5枚編鐘分三層組成於L型鐘架上




低音甬鐘與佩劍青銅武士



湖北省博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1978年,湖北隨州一座戰國時代(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這套編鐘之大,足以佔滿一個現代音樂廳的整個舞台。


  曾侯乙墓編鐘由19個鈕鐘、45個甬鐘,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鐘共65件組成。這些鐘分分三層八組掛在鐘架上,直掛在上層的三組叫鈕鐘,斜懸在中下層的五組叫甬鐘,其中最小的一個鈕鐘高20.4厘米、重2.4公斤,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一個低音甬鐘高達153.4厘米、重20.36公斤,全套編鐘總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鐘架是銅木結構的,它的外形呈直角曲尺形:如「型全長10米以上,上下三層、高273厘米,由6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圓柱承托。整套編鐘和樑架氣勢宏大、壯觀無比。


  演奏時樂隊由幾個人組成,用6只丁形木鎚敲高、中音,用兩根長形棒撞低音。經聲學專家研究,編鐘中的每隻鐘都可以發出兩個不同的音樂,只要準確地敲擊鐘上標音的位置,它就能發出合乎一定頻率的音樂,整套編鐘能奏出現代鋼琴上所有黑白鍵的音響。這套編鐘的定音頻率為256.4赫,與現代鋼琴上中央“C“頻率幾乎完全相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chang07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