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奉先寺佛龕的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的代表作。“盧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民間又稱他為報身佛。 除此之 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 龍門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開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個月完成。 它供奉的主神為盧舍那佛,
外還有肋侍菩薩兩尊,佛弟子、金剛、神王各兩尊,高度則逐漸降低,造成一種眾星捧月的效果。17.14米,頭部高4米,髮髻呈波紋狀,面部豐滿圓潤,眉如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合,俯視著腳下的芸芸眾生,嘴邊微露笑意,顯出內心的平和與安寧。 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嚴肅中帶有慈祥,慈祥中透著威嚴,威嚴中又有著一種神聖與威武,是一個將神性和人性完美結合的典範。秋 主像盧舍那大佛通高
民間傳說:當時朝廷經費不夠無以為繼再開鑿石窟,後因武則天將自己的胭脂水粉錢,捐作工資方可後續興工;工匠們感念武則天慈悲善德,也就將其面容雕琢成今日的盧舍那佛的法像。
大佛端坐於八角束腰蓮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紋簡潔清晰而流暢,背光華美而富於裝飾性,烘托出主像的嚴整圓潤。
盧舍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雖然手足有些殘破,但其整體所顯示的當時佛雕的高超技藝仍令人嘆服。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臨下,使前來瞻仰的人們需登到半山腰才可見到大佛,增添了人們的崇敬之感。
盧舍那佛座落於坡度極陡,且得蹬幾十級而上的平臺處。老伴直耽心老頭能否有體能蹬級而上?結果老頭中途喘了口氣就直奔盧舍那大佛前,參拜了盧舎那佛後,老伴有感而發的說道:咱倆老有幸參拜過四川的樂山大佛,而今又有幸再參拜這慈祥中透著威嚴,威嚴中又有著一種神聖與威武的盧舍那大佛,真所謂的與佛結了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