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幅瑰麗的帛畫,是漢墓出土的一千多件文物中異常奪目的一幅優秀繪畫作品。像這樣大的畫幅,保存得如此完整,色彩也還如此鮮艷,即使在唐宋畫中,已經不易多得,何況是兩千一百多年前的作品!至於形象的生動,內容的豐富,技法的精妙,集中表現在一幅西漢帛畫真跡上,更是前所未見。它給繪畫史上增添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料,使我們對於這個歷史時期乃至更早的文化藝術成就,能重新給予一番新的評價。


 這幅帛畫是以絲織的精妯娟帛為底,形狀像一件短袖長衣,呈倒「凸」形(即T字形)。它是用三條娟帛拼成的,中間一整條長二百零五厘米,寬四十七.七厘米。上部是取這樣整條娟帛三分之一的一段,中分兩半,左右各拼上一半,除去壓縫的部份,上邊橫長九十二厘米。最上橫邊裹一根竹桿,上繫有一絲帶,可以懸掛。中部、下部的四角各綴一個長十七厘米穗狀的黑色細麻布飄帶,帛畫質地是用植物顏料染成,年久呈棕色。這幅帛畫出土時覆蓋在內棺的蓋上,畫面向下,上端繫帶處置有一璧,璧上繫著麻織的帶。


 這幅帛畫的產生,時間是漢初,區域是楚地,所以它不僅表現出漢代初期的時代特點,同時還保留著戰國以來楚文化的傳統。其畫面內容,與《楚辭》中若干神話故事有多方面的聯繫。如果把那些糾繞的龍蛇、飛躍的鳥獸,和湖北江陵戰國楚墓中出土的彩漆木雕禽獸小座屏比較,便可看到它們之間的密切關係。所以,我們今天研究這幅帛畫,對它的時代性和區域特點,同是不可忽視的。現對其內容及藝術成就,試作初步的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bchang07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